「你看…這本相簿雖叫『美麗的回憶』,但英文卻是『Happy Memories』!」
「翻錯了?」
「不,翻的人知道,歲月會讓『快樂』變成『悲傷』,所以翻的恰到好處。」
「那你走出來了?不『悲傷』了?」
「沒,所以我盡挑些無關緊要的看。」
←Leo的阿公
一
「妳覺得這張照片如何?」我指著螢幕的照片問著里歐媽。
「嗯…」(沉思或刻意的沉思。)
「說不上來,覺得很特別,尤其是那個小女孩及後面的老阿媽…
這是爸爸拍的嗎?」里歐媽把臉再貼近螢幕,疑惑的問。
「是啊,藏在那本【美麗的回憶】裡。」
二
「這主題及構圖其實也是老梗…最常見的是月台、機場、票口…很多
畫作照片都是這個樣, 很多不同姿態的人,譬如說…我想想!」
( 換我沉思或刻意的沉思。)
「啊…達文西的【最後的晚餐】!我們找找看有沒有多一隻手?」
我隨後興奮的網路上找著圖。
三
「但有件事是有趣的,這是四十幾年前的照片,我還沒出生之前,我
父親在拍這張照片時,一定想不到他兒子會這麼興奮還拿來寫部落
格!」
「哈…以前那有部落格?爸爸為何拍這張照片?裡面有你的親戚嗎?
」里歐媽狐疑的問。
「應該沒有,這是整本相本裡面少數幾張…看起來怪怪的照片。」
「我敢打賭,我爸一定忘了為什麼拍這張照片了。」
四
「有點寫實主義厚!?」我問里歐媽。
「照片當然寫實啊!」里歐媽說。
「那…社會紀實呢?」
「嗯…算吧!」(里歐媽又沉思或刻意的沉思。)
「我認為我們會覺得有趣是因為:雖然這是社會紀實的照片,但還是
給人有想像的空間,人類就是無法抗拒想像力。」
「嗯?」里歐媽轉頭看我。
「所以,里歐偶爾發發呆…揮發一下想像力是好的…」
里歐媽忽然醒來似的說:「你在說什麼啊…」
五
「你為什麼不拿照片去問爸呢?」里歐媽問。
「我不敢…這本相簿總會讓爸難過一兩天…
「你看…這本相簿雖叫『美麗的回憶』,但英文卻是『Happy Memories』!」
翻錯了?」
「不,翻的人知道,歲月會讓『快樂』變成『悲傷』,所以翻的恰到好處。」
「那你走出來了?不『悲傷』了?」
「沒,所以我盡挑些無關緊要的看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後記
1. 依據吳嘉寶所著「台灣攝影史的七個時期」,這張照片我父親應該
創作於台灣沙龍攝影及浪費唯美主義最鼎盛的時間(約1965)。這樣「
鄉土紀實攝影」風格的照片應該是民間青年人的流行,我猜跟我父親
當時閱讀「文星」雜誌一樣,是自己「新潮思考」的一種期待與展現
,這種展現則應該來自很多美國雜誌新聞照片的啟蒙,因此我們家的
很多早期的生活照,也都被我父親拍的很「紀實」。
2. 有趣的是,20年後我開始學攝影時(1987?),反而是台灣報導攝影
最全盛的時期,同學間最流行的,就是拍出類似「人間」雜誌裡面
刊載的照片,社會紀實照片變成一種固定的形式,主題、構圖、反
差及光影等等都脫離不了一些模式。
但我很幸運遇到一位愛好Ansel Adams的室友,讓我有更寬廣的攝影
觀賞觀。
3. 我始終認為:攝影,觀賞者是每一張照片的重要主角。
4.我閱讀台灣的攝影史時,總覺得那和西洋美術史的某些片斷相
接近,這大概也是「不得不」的事。
【格內相關文章】
Leo把拔的攝影手記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