譬如說作者認為因為中國文字很難,必須靠一再重覆的書寫才能記住,

這影響了中國人對思考以及學習的習慣,靠重覆來處理其他的學問,包括數學。







很巧的,我每次去大陸都帶著一本有關中國的書打發時間,

歸咎原因,我和很多人一樣,對中國充滿驚奇與憂慮,

這種情緒從每一家書店都有滿坑滿谷有關中國的書就看得出來,

很難沒買到或忽略掉,差只在書的軟硬度而已。


打發交通時間的書,當然軟一點好,這本書其實讀起來軟

想起來硬。
 
 

尋路中國的作者是個美國記者;何偉,在中國住了十餘年,

嘗試把他觀察到鉅變中國分成三個部份來描述:城牆、鄉村以及工廠。

就我看來大致隱喻以前的中國、改變中的中國以及現在的中國,

而且都是;即使在現在仍然繼續同時發生的進行式。

有些事其實是在台灣似曾相識的。
 

比起第一章作者藉由「駕駛」來參與文化中國與中國長城的過程,

第三章中國東南沿海我已經聽很多的工業化過程故事,

三個章節裡,其實我最喜歡的是第二章鄉村的部份,

作者實地在北京市郊鄉村懷柔縣三岔村租了當地的房子寫作,

房東有個當地村落唯一的小孩子,

作者細膩地紀錄下他和這家人以及這個小孩子互動,

常常有趣的觸及東西方教養觀念的差異。

也因為作者不是所謂的教育專家,

他多用陳述與觀察來取代果決地評斷,

讓我在會心一笑之餘不會排斥去思考。
 

譬如說作者認為因為中國文字很難,必須靠一再重覆的書寫才能記住,

這影響了中國人對思考以及學習的習慣,靠重覆來處理其他的學問,包括數學。
 

他沒有評斷,但是卻在書裡有趣的提到:

它用在數學科目上就變得妙不可言,

因為那些課本比美國學校同年級的難得多了。」

(據我的台媽妹妹告訴我也比台灣的難) 


仔細想想,我的/你的學生時代也靠多少重覆的演算來記熟公式,

卻未曾認真思考分析公式的形成來由。

他又提到一件事,這個村裡唯一的小朋友可以不知其義朗朗上口地

背頌中國古代經典,

卻因為一篇「我的檯燈」的作文,呆坐在書桌前大半天。


這段文字引起我很高的興趣,因為我的周遭很多小朋友是這樣的,

包括我的兒子。

他們從幼稚園開始,就開始在學校或家長帶領下背頌各式各樣的經、說、詩、詞,

背的很快很熟,也大致透過老師或家長的說明明瞭其義(說完全明白那絕對是騙人)。 
 

但要他們寫一篇簡單的白話詩,

寫一篇有自己想法的文章總要花上他們大半天。


我兒子作文發呆這事我曾經花過心思去解決,但里歐呆坐這事,

還是偶爾會看到,後來里歐媽咪一件沒有刻意的事,卻解決了他這個問題。 
 

她買了一整套的小說,貓戰士給他看,接下來是餵他魔獸三部曲;

三本厚厚重重的翻譯小說。

「你真的看完了?這很難耶!」我不太相信他真的看懂了,

因為裡面有一本有比較深的人生哲理,

並用了水平倒敘法拉了好幾個故事線,但我相信他愛這幾本書,

因為他看了好幾遍。


有次我逛書局,心血來潮買了本比較薄的史蒂芬金試試他,

他一晚就把那本書看完了

我問他感覺,他說:

「好看,可是我不喜歡,因為看完後我不敢一個人睡了

當然後來我被他媽抱怨了。

 
這一兩年間,他作文不再發呆了,

這一兩年間,他作文不再發呆了,

而且常常取代數學變成他最快完成的功課,

作文內容也不再是我教給他的八股格式,除了通順之外,

他會運用各種有趣的方式陳述他的想法,也 常獲得 老師的很高的評價。 
 

中國文字的確很難,但比起反覆的書寫來記住文字,

閱讀顯然是比較聰明的方式,不會僵化了小朋友的創造力之外,

又能增加小朋友思考的視野。

外國的翻譯小說是我個人很推薦的,並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,

原因是在其他的歷史小說,他們未來有很多機會去接觸,

此外我們覺得多閱讀外國人的文字思維

有助於他們在閱讀上接觸更多的創意。


其實里歐媽咪在帶領里歐對閱讀產生興趣的過程中,花了很多心思,

她一開始是用說故事的方式,直到里歐對書裡面的內容產生興趣。

 

 

關於讚美

 

回到這本書。作者另外提及一個我很熟悉的趣事,他居住在鄉村的期間,

最喜歡作的事就是和村裡唯一小朋友的媽媽

鬥嘴,抬槓

鬥什麼?讚美與謙虛!

作者會在這個小朋友媽媽面前故意說

「你兒子真聰明!真帥!」類似這樣的話。

他媽媽就會接著說:「不他很笨!一點都不帥!」

作者會故意重覆的一直說,然後小朋友的媽媽就會制約地不斷反駁,

最後變成像是在逗嘴

一直到旁人受不了為止。


我看這一段剛好在飛機上,

還忍不住笑了出來,實在是太熟悉這個制約反應了,

因為我們常常也和這個小朋友的媽媽一樣。

如果把我們作父母的在面對別人對自己子女讚美的情景畫面,

都剪輯下來放在一起,就會像書裡作者陳述的那樣滑稽

叨絮的像YoutubeHi! Apple!裡的Orange一樣。 
 

作者是這樣寫的:


傳統的父母會迴避奉承,這個母親的回應是自動的,

就像用橡膠錘敲她的膝蓋一樣。」


不過,關於這點,我想我還是不會改變,

即使作者認為驕傲會招致不幸是種中國式的迷信。

畢竟咳咳

謙虛是一種美德。滿招損、謙受益也是我人生不斷獲得的教訓。 
 

里歐媽咪的看法則在….


「兒子的大小粉絲」

 

 

健康快樂

 

像我這個年紀,寫到「健康快樂」就是會想到五燈獎

這個簡單的祝福語,常常跟著我們到處送人,

也常常被我們送給下一代,而且通常是在襁褓裡就許下的承諾,

這個承諾又常常被我們父母自己給打破。
 

作者一開始接觸中國小孩時,書裡的中國小孩尚未入學,

他用了很多正面的字眼,來形容這個中國小孩在精神與肉體上的強壯,

也因為這個與凋零村落格格不入的強壯,

不同於其他安靜的中國人,好奇的中國小孩不斷的打擾作者的寫作,

才使作者對他產生了很高的興趣,進而和中國小孩的家庭,

建立了特殊的情誼。
 

雖然作者沒有點明因果關係,但在中國小孩進入寄宿學校後,

一連串的問題都產生了,

落後的學習、衝突的人際關係、陰鬱沉默的表情、生病的身體。 



這讓我也開始思考,我的小朋友是否在進入學齡;

進入我們習慣的校內以及校外的教育體系後,

就失去了健康快樂;就失去了精神與肉體上的強壯。
 

大部份的時候,我和里歐媽咪都在尋找一個平衡,

一方面希望里歐能夠保有一些與同學們共同的快樂,

所以我們允許他玩一點電動,看一點電視。

另一方面,我們又希望他能趁著這段比較沒有功課壓力的年齡,

多培養一些興趣,多學習一些東西。

在有限的時間資源下,直到現在,我覺得我們作的最對的事,

就是在很早就停掉他的英文課,改讓他去學游泳,

養成運動的習慣。

這點,其實反而很多學校的老師,比大部份的家長,更進步一點。

像現在里歐學校的老師,就注重他們的身體狀況甚於功課,

在一次學校的活動裡,還帶著全班,縱走了整個南港山,

老實說,這真是件令我感動的事。




 

魔鬼都在細節裡

 

作者非常佩服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,而且不管父母或老師,

這點兩岸是一樣的,對下一代的教育教養可能是大部份家庭都很重視的事,

但讓作者忍不住批評的是,中國父母對教育細節過多的關注與干涉,

以及小孩子學習過多跟他們無關緊要的知識學問。

這也大概是書裡作者唯一直言不諱的地方。

如果說中國教育的長處在於其良好的出發點,其短處則在細節。」


里歐媽咪因為有空會去學校作一些義工的工作,

所以有機會知道一些學校的事,有一次她告訴我,她去低年級的班級講故事,

後面坐了一整排陪讀的家長,而且似乎他們都是這樣一直陪到放學

一度還讓她有點懷疑

我們是不是很混的父母。


又有一次他告訴我,里歐這一屆千禧龍寶寶屆好像比較麻煩,

同年級所有班級的班導師都被家長告過。

我聽了真的感到非常驚訝,當然,我不是當事人也不是教育專家,

沒有資格去評斷,但我總覺得這是不正常的事。


雖然如此,後來我和里歐媽咪針對這些事聊了聊,並互相吐了一下槽…

我們也都同意我們彼此也都常犯這樣的錯誤,

干涉了里歐太多的細節,不管是生活上或是學習上的,

這是獨生子女父母常要自我警惕的。

 
文章的最後,我想我必須讚美這本書的翻譯者,

他通順達意的翻譯讓我完全不覺得在閱讀一本翻譯的書籍,

還一度懷疑作者是個華裔美國人,或中國人寫了英文書再翻回來的。

 


 
Country Driving: 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 


尋路中國


作者 : 何偉 Peter Hessler


譯者 : 賴芳


八旗文化出版







【格內相關文章】



Leo把拔的手扎





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enmanda 的頭像
    benmanda

    里歐和他的媽咪把拔-痞客邦

    benma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